不枯崖
台灣十四名家中國水墨畫展

不枯崖──臺灣十四名家水墨畫展是我店的第四次展覽。近年來在香港舉辦介紹中國大陸名家的畫展不少,但專題介紹臺灣現代畫壇風貌則以今次展覽為第一次。我們揀選了飲譽台灣和國際畫壇的十四位畫家,他們部份在台灣出生,部份移居台灣,而部份則在台工作過一段日子。展出七十多件作品,其中鄭善禧先生的作品是首次在港展出。

一仍舊貫,我們出版一本中英文對照的目錄。除了全部彩色圖版外,還詳附畫家生平如個展、聯展、著作、得獎等資料,俾讀者對畫家有更多認識。為確保資料的真確性,我們把該等生平送交畫家本人或其有關人士過目。江兆申、周澄、江明賢、胡念而且、歐豪年、李義弘、鄭善禧、楚戈八位都經畫家親自修訂,其餘則交付與畫家素稔的人士審閱。

臺灣地處一隅,能孕育出數量眾多的優良藝術家,可算是一個異數。十四位畫家中,大部份是自中國大陸移居,只有江明賢、周澄、李義弘和于彭是在台灣出生。無論是土生土長或是自大陸移居,這些藝苑奇曲在那海角一方生根、成長、茁壯,實有賴當地近幾十年來的蓬勃經濟。根據近期統計,台灣國民平均生產毛額達八千七百美元,而在台灣脫離日本統治之初,則僅為五十美元;外匯底存七百五十多億美元,僅次於日本;對外貿易近一百三十億美元,居世界第十三位;最近五年,經濟成長率維持在九個百分點 ( 註 1) 。經濟發煌使國民收入大幅增加,其結果是帶動文化得以宏揚。藝術市場在過去五年亦因而大為拓展。新畫廊如雨後春筍,在一九八 0 年時只有十五家,一九八五年已增加至三十家,到了一九九○年底,較具規模的畫廊已突破百家 ( 註 2) 。

這些大抵不是偶然的現象。記得苟子勸學篇襄面有以下兩句話 : “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 。人才使一個地方興旺,藝術發達,正像山中藏玉使草木滋潤,淵底生珠令崖壁青蔥,發揚不枯崖精神正是這次展覽的主旨。

最後,我要鳴謝多位臺灣朋友和參展畫家的熱情幫助,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所長石守謙先生慨然作序,黃君實先生題字,李喬宰先生和黃貴權醫生參訂黃君璧先生生平資料,在此致衷心謝意。

 

吳繼遠

 

附註:

  1. 註1 :李忠“國府遷台四十二年的成績"<明報>1991年10月10日香港
  2. 註2 :太乃“倒吃甘蕪的台灣藝術市場"<藝術貴族>1991年10月號臺灣第52頁
前言 石守謙
網上圖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