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樹新苗
現代中國水墨畫展

前言 吳繼遠

我店自去年十月和十一月與上海朵雲軒合作,分別在上海和香港兩地舉辦當代水墨畫展覽,今年是另一次同樣性質的展出,亦是我店自 1990 年來的第七次展覽。這一次,我們很高興能與美國的懷古堂合作,在紐約和香港兩地展出,把當代中國水墨畫介紹香港以外的美國觀眾。

與前一次比較,今次數量較少。只揀選了一九四零年代至六十年代出生的畫家共五十八人。四十年代出生的畫家們現在已是五十多歲的中年。回顧本世紀的幾位大家,在到達這個年紀時,有些已臻巔峰,例如李可染,有些則甫進入成熟期,例如黃賓虹和張大千。總的來說,中年畫家們閱歷豐富、技巧嫻熟,有些還有良好的學院訓練。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出生的青年畫家們有朝氣,有衝勁,他們「起點高,思路寬,勇於探索,富於激情」 ( 郎紹君先生語 ) 。現選這批畫家,盡管他們在過去有不同經歷,但他們有一個共通點,便是大家目前都在一個太平盛世,生活安定的環境下進行創作。

展出的畫家之中,有不少是來自各地的畫院和美術學院。他們具有專業的知識,有紮實的造型基礎,除傳統的訓練以外,還經常借鑒外國優秀的藝術風格。另一部份的畫家則沒有經過正式的學院訓練,只是跟隨老師或長輩私下學習,多數沒有接受素描和寫生等西式訓練,風格比較趨向傳統一路。

除了從年齡以外,我們也考慮從不同地域挑選不同的畫家。在中國大陸方面,除了西北方面聯絡不上之外,我們成功地搜羅了各主要藝術中心的畫家如河北、江蘇、浙江、廣東、福建、四川,甚至較偏遠的遼寧,黑龍江和內蒙古;海外方面,我們選了香港、台灣、新加坡、美國、加拿大一批畫家。現代資訊發達,不同地域所形成的分界線會變得糢糊。但大體來說分別是北方豪強,南方秀美。

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學歷,會孕育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地域,也往往顯現不同的面貌,所以這次展覽便展示出多樣的風格。例如對傳統亦步亦趨的熊海和吳靜山、追慕宋元的李華弌和李虛白、離經叛道的石虎和朱新建、詭異迷離的李孝萱、孤寂深婉的王彥萍、精雕細琢的徐樂樂和朱道平、豪邁剛強的海日汗和楊剛、溫文爾雅的宋玉麟和盧輔聖、趣怪新奇的李津和劉慶和、沉鬱奇崛的何懷碩和陳平、細意經營的何百里和徐世平、亦古亦今的翁天池和谷文達、清麗可人的吳美美和楊瑞芬、典雅秀麗的了盧和許信容、用色雅淡的田黎明、氣度恢宏的買又福等。

對中國水墨畫的改革問題,在本世紀已經有過不少的討論。在一次聚會裡面、我有幸聽到兩位藝壇前輩的辯論。一方認為美術學校必須吸收西方藝術的優點,以擴闊學員的眼界;另一方認為不一定要學習西方,單單鑽研中國故有傳統也可成為大家。其實,我覺得兩者焦點不同,即使有意見分歧也並不是太重要。任何優秀的藝術家在其創作過程中必定要不斷努力,從不同派別、師友中汲取養份,得到啟發,管它是中或西、古或今、長或幼,只要是好的、合用的便應手到拿來,兼收並蓄,轉化為我用,最後成功地創造一些偉大的作品。

二十世紀的大家已然分曉,二十一世紀的大家已否出現?或藏身於這批「嘉樹新苗」之中、或豹隱園林或驥伏草櫪,我們真要拭目以待。

這一次展覽與前六次展覽一樣,得到很多前章和友好幫助,本人實深銘感。北京著名藝評家郎紹君先生協助擬定參展畫家名單、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館長高美慶教授撰寫序文,同時審閱參展作品,香港藝術館館長朱錦鶯女士和雅林堂主人陳德曦先生在揀選展品時提出寶貴意見,葉民任先生、徐雲叔先生、區大為先生、鄧海超先生、曹曉堤先生、龐志英女士解讀印章及題識,盧沉先生代書畫展題目,譚艷光小姐協助代擬展品說明。本人對他們表示衷心謝意。

 

吳繼遠 聯齋

序言 羅浩
前言 吳繼遠
回歸傳統、重現個性當代中國畫新潮
幽靈和新現實──國畫和文化自性
Chinese Painting after the End of Art
網上圖錄